“叠被子就是三分叠、七分修,要先理出角、捏出线……”在新兵宿舍内,一名手法娴熟的“老兵”正在为同宿舍新兵讲解叠被子的动作要领,只见在简单的“叠、压、捋”几个动作之下,一床蓬松的被子被他变成了平四方、侧八角的“豆腐块”。
图为严骅鉴在教其他新兵叠被子
他叫严骅鉴,是一名再次踏入军营的“老兵”。连日来,在贵州省兴仁市人武部组织的秋季征兵役前教育训练场上,他挺拔的身姿、标准的动作和过硬的作风让其他预定新兵和教练员为之侧目。
初次入伍,传承家族荣光
严骅鉴,1999年2月出生于贵州省兴仁市,2017年9月,严骅鉴带着对军营的向往和参军报国的理想,在大一时,从校门走进营门,成为一名陆军战士。“小时候我就喜欢跟着我爷爷,听爷爷讲他当兵的故事,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对军营就充满了向往,参军不仅仅是我的梦想,更是家族光荣的传承。”
图为严骅鉴的爷爷严丹义(右)当兵时和战友的合影
据了解,严骅鉴的爷爷叫严丹义,今年80岁,1960年3月份入伍,1968年3月退伍,是一名退伍老兵,他最喜欢的就是和子孙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艰苦生活与曾经自己参军的故事,这也在严骅鉴心中埋下了参军入伍的种子。严骅鉴说:“第一次入伍出发前一天,爷爷来送我,他郑重地跟我说‘到了部队后,你要记住,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退后半步生。咱们老严家的人不能当孬兵,更不能当逃兵’。”严骅鉴带着爷爷深情的嘱托踏进了军营,他凭着肯吃苦的劲头,不怕苦、不怕累,苦练军事本领,他活跃的身影时常穿梭在其部队所组织的各项活动中。
图为严骅鉴的爷爷严丹义荣获的证书
图为严骅鉴第一次入伍与家人合影
暂别军营,为的是学业有成
铁马冰河入梦,再回吹角连营。2019年9月,服役期满,严骅鉴在留队还是重回校园两者间艰难选择,多次与家人沟通后,他决定返回学校完成他未完成的学业,带着对绿色军营的眷恋与不舍,他从营门回到了校门,人虽然到了学校,但心却留在了那绿色军营中。到校后,他将在军营养成的良好习惯带到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每当他和同学们谈及自己精彩的军旅生活时,他的眼里便充满了对军营的热爱和眷恋。
图为严骅鉴在原部队参加联欢晚会的图片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当我看到以身许国戍边英雄群体的事迹后,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战斗口号,深深触动了我,他们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严骅鉴对笔者说。
今年大学毕业后,他了解到符合新兵征集条件的退役军人可以二次入伍时,便萌发了再次参军的念头,在今年征兵工作开始后,他就第一时间报名应征,经过严格的体检、政考和役前教育等程序,严骅鉴以绝对优势被纳入优先定兵对象,又顺利踏上军旅征程。
再回军营,用热血续写荣光
在役前教育中,严骅鉴与其他新兵一起从最基础的队列开始练起,他始终以一个“老兵”的标准、“新兵”的姿态来对待各项训练,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虽然我是一名‘老兵’,经过严格的训练,但是现在我也是一名新兵,我会用最好的状态、最美的姿态去迎接新环境、新战友、新挑战。”
图为严骅鉴与其他新兵在讨论交流
图为严骅鉴二次入伍
“为什么选择二次入伍?”面对笔者的提问,他笑着回答道:“军装,我还没穿够;兵,我也没当够,所以我选择再次穿上军装,回炉再造。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既然选择了二次入伍,我便会风雨兼程,在军营这所大熔炉里锻造钢筋铁骨,用我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和人民扛好枪、站好岗,把清澈的爱献给祖国。”
青春有梦再前行,矢志军营奏华章。从“新兵”到“老兵”,从“老兵”到“新兵”,他们只想再披征衣,重整行囊,继续走未完成的从军路,即使身份、时间、地点有了变化,但那颗火红的初心与投身强军实践的梦想始终不变。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辜莹莹 报道)
编辑:吴林洁
责编:刘明霞
二审:潘飞
终审:周星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