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进一步深化拓展“五个三”工作法,认真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引领人大代表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以高质量人大工作助推兴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夯实基础高质量,全方位紧扣“三个强化”开创新局面
强化政治引领。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方向、指导工作,将“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作为政治任务和法定职责来抓,引导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干部第一时间深入学习中央、省委、州委、市委关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要求、政策措施,主动担当作为,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部署要求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兴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其他副主任任副组长,机关委(室)负责人、各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工委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并明确各自任务清单,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工作有人落实。
强化评先选优。根据省、州人大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印发《关于2023年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方案》,将“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将工作成效作为评优表扬依据,积极挖掘推介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先进典型事迹,切实增强代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突出阵地建设高质量,全方位保障“三个抓实”迈上新台阶
抓实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利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契机,深入研究、立即落实,以建好一个场所、建强一支队伍、完善一个机制、开好一个会议的“四个一”有序推进立法联系点工作,积极配合省、州地方性立法调研4次,配合省、州人大常委会征求《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条例》(草案)等9项条例法规意见建议,梳理上报高质量建议60余条,为丰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提供立法决策参考。
抓实人大代表联络站(室)。以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为基准,精心部署召开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完善和管理运行推进会,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室)作为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先后召开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完善和运行管理工作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会,强力推进18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室)深化发展、提档升级、作用发挥,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上的民主民意表达渠道。截至目前,按照“八有”标准建成并运行人大代表联络站18个、联络室84个。
抓实宣传阵地建设。持续办好“兴仁人大”微信公众号平台,适时推送人大及人大代表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累计向中国人大、贵州人大网、黔西南日报、黔西南州人大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各类新闻媒体推送工作信息、经验做法和代表先进典型事迹100余条,推动讲好兴仁人大故事,树好兴仁人大形象。“四个注重”推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做法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桑维亮同志的肯定及批示。
突出代表履职高质量,全方位构建“三个注重”实现新突破
注重监督质效。建立主任会议成员联系代表小组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级人大代表工作制度,修订完善《专题询问暂行办法》《组织开展工作评议暂行办法》,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常态化对“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开展监督,确保市委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落细落实。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对市人民政府国民经济计划、预算调整等重大事项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今年以来,召开常委会会议10次,开展专题调研6次、专题询问2次、工作评议4次。
注重风采展现。全面聚焦“贵州铝都、薏乡新城”发展定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针对不同时期市委重点工作任务,先后向驻市五级人大代表发出“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疫情防控,代表在行动”“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带头节约用水”“争当文明先锋贡献人大代表力量”等倡议书,动员各级人大代表争当示范员、引导员、宣传员、服务员,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展现代表风采。
注重经费保障。今年以来,兴仁市先后下达了代表联络站(室)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76万元、代表活动经费160余万元、代表培训经费47.6万元,将代表建议办理经费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着力提升办理质效,不断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突出作用发挥高质量,全方位落实“三个聚焦”展现新作为
聚焦建议重推动。认真组织开展高质量撰写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专题培训,引导代表深入基层调研。今年以来,驻市五级人大代表在各级人代会和闭会期间共提出意见建议462件,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其中,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意见建议122件,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组成7个工作组领衔督办,研究使用代表意见建议办理经费200万元,重点推动解决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2件。
聚焦监督重质量。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大局,结合年度工作要点,积极组织驻市五级人大代表积极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代表建议督办、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等,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按照“市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代表作用就发挥到哪里”要求,结合代表选区将驻市五级人大代表编入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在“四新”主攻“四化”、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主战场,随处可见代表活跃的身影。
聚焦述职重管理。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定期述职制度,以人大代表所在乡镇(街道)的选区为单元,定期组织代表向选民述职,通报代表出席会议、提出建议、参加活动等履职情况,推动代表认真履职。在代表活动中收集建立代表工作档案资料,不断更新完善代表个人信息和履职档案,全方位反映代表作用发挥和履职情况。
突出创新示范高质量,全方位建立“三个模式”取得新成效
探索建立“代表+N”带动模式。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广泛动员驻市各级人大代表结合自身专业背景、行业特点,立足角色定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探索建立“代表+N”工作模式,在“代表+产业发展”“代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代表+移风易俗”“代表+基层治理”“代表+疫情防控”“代表+安全生产”“代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发展转换”上示范带动,构建“县乡人大联动、代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探索建立“双联示范”工作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建立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双联”制度,探索“双联”制度与人大代表联络站(室)联系接待群众制度、基层治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等基层工作制度深度融合。结合代表分布和选区划分,优化空间布局,整合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室,推动人大代表在接待联系群众、推进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带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形成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联户长、村干部、产业能手、模范标兵等“双联示范”新模式。
探索建立“立体化”培训模式。精心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和代表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党校+高校+其他培训机构”等方式,分级分类、因需施教、学以致用、跟踪问效。2023年以来选派30余名驻市各级人大代表参加省、州人大组织的省内外代表履职培训,组织200余名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开展自主培训,各乡镇(街道)依托乡级党校同步对乡级人大代表进行自主培训,拓宽代表视野,提升代表能力,激发代表活力。
来源:黔西南州人大微信公众号
责编: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