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日常用语‘口袋书’通俗易懂、老少咸宜,随身携带也方面,是推普工作的有效载体。”如何才能全面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2022年贵州两会,省政协委员、贵州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基地负责人龙耀宏带来了他的思考。
龙耀宏:在民族地区推行日常用语“口袋书” 助力普通话推广
龙耀宏说,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
“社会发展将会对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更早、更熟练的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经是当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龙耀宏认为,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既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增强交流沟通与就业的能力,也能够保护和支持民族语言发展、传承优秀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近日,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联合印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5%,基础较薄弱的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6—10个百分点,接近或达到80%的基本普及目标。
据统计,2020年贵州省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率84%,但民族地区的抽样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率仅为63.4%。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等5个人口较多的民族在60%左右。
“推普工作任重道远,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仍有待提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实地调研分析,龙耀宏表示,民族地区的推普工作要与助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重点关注学前儿童、教师、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等人群,一地一策、一类一策,分别制定推普方案。
针对高校教师,龙耀宏建议,要严格落实教师持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同时,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培训计划,对未达标的教师开展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专项培训。
针对学前儿童,组织开展幼儿园教师普通话专项培训,并推动师生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生活交流,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大胆说普通话,营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针对在家绣娘和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普通话”教育培训,将培训纳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培训项目。
针对基层干部,要倡导基层干部使用普通话,强化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应用环境。
“五年前,贵州民族大学就开始探索通过组织师生在假期‘三下乡’活动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帮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有了实践经验,龙耀宏也建议,要实施高等院校推普工程,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组建高校大学生推普愿服务团,利用假期时间深入民族地区开展推普活动。
此外,龙耀宏还建议,要鼓励研发普通话日常用语“口袋书”,并在民族节日时融入一些普通话诗歌朗诵节目,以浸润体验的方式让民族地区的群众学习普通话。
来源:多彩贵州网 记者 程曦 徐昆 何秋怡 吴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