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APP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新闻中心>头条

兴仁“非遗”进校园 课后服务更多彩

2022-06-30 16:36 来源:兴仁市融媒体中心
大山小学全校有彝族学生170多人,占学生总数的21%,为了让孩子们较好的传承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今年,该校特聘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妹戚托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杜传富到校授课,吸引了不少学生加入学习。

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兴仁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课后服务,部分学校还将民族民间文化融入课后服务,让学生们感受“非遗”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让“非遗”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异彩。

图为大山小学学生练习“阿妹戚托”舞蹈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在大山小学舞蹈教室里,学生们身穿彝族服装,正认真学习着“阿妹戚托”舞蹈动作。正在练习动作的该校六年级学生周泽鑫告诉记者,小时候她经常看到妈妈跟外婆跳,节日的时候大家也会围着篝火一起跳,到学校知道学校有这个社团,她就报名参加了,每个下午都来练习。

     “阿妹戚托”是流传于兴仁市、晴隆县境内的彝族聚居村寨的彝族民间舞蹈,汉语意为“姑娘出嫁”,于2007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学生们学好“阿妹戚托”,今年,大山小学还聘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妹戚托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杜传富在校授课。

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阿妹戚托”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杜传富接受采访

    “彝族婚嫁舞,舞蹈动作总的有十二段,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听话,喜欢学。”杜传富表示。

    该校五年级学生雷国欣说,虽然练习过程很累,但她很感兴趣,很想通过学习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个舞蹈。

图为大山中学学生练习“阿妹戚托”舞蹈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课后服务,让学生在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还有大山中学。记者了解到,该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该校参练学生现在已经能整齐划一的跳好“阿妹戚托”舞蹈了。

据大山中学校长赵城介绍,学校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组建了15个社团,每天放学之后学生就参与到这些社团里边,特别是“阿妹戚托”,学校有很多的同学参与到里面。

图为崔豪接受采访

杜传富告诉记者,作为非遗传承人,他有义务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彝族的文化。大山镇中心校校长崔豪认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校园,既落实了“双减”政策,让学生在课后能够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从学校这个层面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了下去。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黎凤花 郑书彩 报道)

编辑:吴林洁 刘明霞

二审:潘飞  终审:刘宽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