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普村一角
他是一名记者,有着7年新闻工作经验,他遍访百余个村居,挖掘报道了上千条村里的鲜活故事,本以为他会在新闻战线上深耕,没想到他却从“幕后”奔赴乡村振兴一线,在巴铃镇大普村驻村“舞台”上,用心用情用力,擦亮“美丽乡村”底色,贡献乡村振兴力量,他就是兴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熊庭波。
图为熊庭波与村干部商讨村务事宜
“喂,张哥,你好,刚刚我录视频给你看,现在我和你视频,再给你看一下,更直观的看看,看了有什么想法你就及时的提出来,和我们沟通,我们好给你调整。”记者见到熊庭波时,他正通过视频与村民商量房屋改造事宜。自从巴铃镇大普村实施宜居农房建设项目以来,他就整天扑在村里,与农户共商房屋改造方案。
图为熊庭波正在工作中
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驻村干部熊庭波说:“我们有很多群众对这个工作一开始是不理解,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村里彭老伯他们家。”
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村民彭选伦说:“出钱又要出力,我不想改,后来是熊记者天天来我家,又打电话来动员我,我就改了,现在可以了,舒服。”
图为大普村宜居农房项目建设中
从不愿改造到主动改造,这件事让熊庭波意识到,要想成为“村里人”,既要“张嘴”,还要“迈腿”,驻村一个月,他早出晚归,一刻不缓,用心用情走遍了全村14个组,了解村情,摸清底数,读懂村民需要。
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村民穆其珍说:“大部分人都晓得熊记者,他对我们帮助很大,把我们家乡变得很漂亮,对他很满意。”
熊庭波说:“我采访了很多优秀的第一书记,还有驻村干部,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好的群众工作方法,所以来以后,我就把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就结合自己所在村的实际,去开展工作。”
图为熊庭波与省热作院研究所科研团队查看薏仁米长势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在立足大普村薏仁米主导产业基础上,大普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积极谋划,创新研制薏仁米粽粑,为打开销路,熊庭波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多点出击,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今年以来,全村加工生产销售粽子2万多个,销售额近二十万元。
熊庭波说:“拍摄了一些短视频,通过抖音、微信以及邀请上级的媒体帮我们进行宣传报道。在新闻战线上的这些同仁的帮助下,我们薏仁米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原村支书陆少翠说:“他(熊庭波)的想法和路子多,帮我们销售了,从年底到现在我们的毛收入都是十六万八千元。”
图为熊庭波到村民家中走访
为成为大普村的“村里人”,为帮助更多的“家里人”,他把自己刚满一岁的孩子狠心送到了幼托园;走到哪,都把大普的发展挂在嘴上,放在心里,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帮助大普村振兴的队伍中来。
兴仁市巴铃镇大普村支书欧荣汉说:“熊庭波同志从去年4月底驻村以来,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能够严格地按照‘一宣六帮’的要求开展工作,在干事的过程中帮助群众如何去干好,做好有效的带动。”
看到村里环境在变好,村民们发展产业更积极,他的干劲更足了。
熊庭波说:“新闻工作要求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获取第一手资料,写出一些有价值、有温度、接地气的新闻作品,我想驻村工作更是这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带着群众一起干,接好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黎凤花 包华露 实习记者 李荣欢 报道)
编辑:吴林洁
责编:刘明霞 付汝英
二审:潘飞
终审:唐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