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仁市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以宣讲思想、评先树优、帮困济贫、文化惠民、弘扬传统为精髓的各项活动,通过“讲、评、帮、演、育”等方式,努力“找准切入点,把人拉进来,增强吸引力,把人留下来,触动共鸣点,让心住下来”,将文明的种子撒向乡野田园,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受益者。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罗振飞 摄)
多维度“讲”,增强信心。不断拓展理论常态化进基层的新途径,按照“一站一特色”,通过“志愿者讲群众听”“群众讲群众听”等形式,讲理论、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科技、讲法治、讲生活,提高群众的文明素养。并依托“兴仁好人现象频出”的优势,组建了“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面对面宣讲交流活动,以群众可见、可信、可学的事迹教育引导身边的人。
全省道德模范陈珊进校园宣讲
多类型“评”,凝聚人心。坚持在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上下功夫,加强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等推荐评选活动,仅2023年以来,就培育选树出“贵州好人”4名、“中国好人”候选人2名、“新时代的贵州人”2名、贵州省新时代好少年1名,并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把榜样力量转化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以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3年,共推荐评选出市级以上文明家庭23余户,积极营造了弘扬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新时代家风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
精准化“帮”,温暖人心。通过“十联户”网格精细化管理平台,精准了解群众需求,将文明实践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紧密结合,打造从“指尖”到“身边”的线上线下志愿服务互联互动平台。各实践所(站)结合实际,以“守望相助,温暖实践”为切入点,精准对接孤寡老人、困难群体等开展爱心理发、关心关爱、爱心义诊、家居环境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针对孩子无人看管,作业没人辅导的现象,实践站发挥“四点半课堂”作用,为他们提供课后看护、学业辅导等关爱服务,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中国好人纪迁到学校慰问
多形式“演”,寓教于乐。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以春节、元宵、国庆、元旦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具有鲜明内涵、形式生动活泼、体现时代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以民族节日为载体,举行“苗族风情节”“彝族火把节”“布依风情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引导各族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传承节日文化、展现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突出以文化人,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团体,城南街道办事处鹧鸪园村组建了60余人参与的“鹧鸪园村民族风情团”,并在风情团里又组建了八音队、铜鼓队、腰鼓队、唢呐队、舞蹈队、花灯队、舞狮队、山歌队等八支民族民间演出队,不仅在村里形成了“天天有表演、月月有展演”的文化活动,还通过外出表演增加收入,更有效转变了村民以往喝酒、赌博的不良习惯,并通开展“山歌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一家亲”“唱支山歌谢党恩”等活动,把党的方针政策、文明新风等送到乡亲们的心中,还让各民族之间呈现出团结、和谐、文明的新景象。
村民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
多方面“育”,共筑同心。大力倡导和弘扬文明新风,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整治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活动。扎实推进“文明新风进万家·六大习惯贵养成”专项行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行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经常性的开展“文明交通”“文明祭祀”“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文明实践活动,潜移默化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断提升居民群众文明素质。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李鑫波 报道)
编辑:刘明霞
二审:潘飞
终审:唐修元
总监制:赵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