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2023年第三季度“贵州好人榜”榜单发布,35年如一日穿梭在田间地头,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00余个,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的兴仁市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研究员陈文现当选“贵州好人”,至止,兴仁市当选“贵州好人”的人数已达60人,这些普通的好人,用善行义举感动着社会,温暖人心,传递能量,引领风尚,成为“文明薏乡”最耀眼的“明星”。
兴仁文明实践中心好人事迹展区
就在引发大家为他们纷纷点赞的同时,心中不禁发问:好人为何“抱团”出现在兴仁?
“兴仁好人”的抱团出现源自脚下的道德沃土
只要提起兴仁好人,我们不由得会想起,曾经闪耀着道德之光、温暖社会、生活在外地或外地到兴仁的“兴仁好人”:2023年3月26日,在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硐桥村黄山桥,一名女子跳桥轻生,一名路过的快递小哥毫不犹豫跳下河将女子救上岸后,悄然离开继续派送快递,而这名救人的快递小哥正是兴仁人;2022年8月30日,一辆白色老年代步车在兴仁市东湖公园突然坠湖,就在危急时刻,来自陕西的左宏聪、谢世民和来自江苏的施小华三人飞奔而来,跳入湖中,在湖水刚漫过车顶的那一瞬间,将被困车内的一名64岁老人及时救起……。
只要提起“兴仁好人”,生活在兴仁本地的这些人也是会被一次次点赞——兴仁市薏品田园街道薏品田园社区的马友琼,在丈夫去世后的10多年里,用柔肩扛起了赡养年迈多病的公婆和抚育3个孩子的重任,成为远近闻名的好儿媳、好母亲;兴仁市城南街道鹧鸪园村村民杨正林,终日以山作伴,不仅自己在荒石山上种下了6500余亩树林,还免费赠送树苗500余万株,带动周边6个村1500余户村民拓荒造林4万余亩,用行动兑现了“种好一棵树、护好一片林、带富几村人”的诺言。
纪迁、柏国军、勾光应、王关书……他们的名字无人不知,他们的故事催人奋进,传递着兴仁大地生生不息的精神正能量。
余必丽、杨正林被授予2023年“新时代的贵州人”称号
据统计,近几年,全市共有8人入选“中国好人”,12人入选“贵州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0人入选“贵州好人”。
在兴仁的大地上,还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扎根社会基层数十年如一日,用满头银发和两脚泥土造福一方百姓。
农技推广员陈文现,几十年如一日穿梭在田间地头,积极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耐心解答农户疑问,提升广大农户种植技术水平,他引导广大农户科学种植、科学管护,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00余个,高产高效栽培、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60多项,物化高新技术10多项,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曾四次驻村带领村民拔穷根第一书记刘永芳、守护绿水青山骨折六次终无悔的护林员肖体奎,20余年苦干实干带领村民走上康庄大道的女支书余必丽……他们生动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务实进取的价值追求、善做善成的敬业精神、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胡莹说:“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一员,但却以感人的事迹彰显着真善美,树立起一座座道德丰碑。他们的善行义举,充分彰显了兴仁人‘仁者善行’的高贵品质,用实际行动增添了道德色彩。”
“兴仁好人”的燎原之势源自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
当“兴仁好人”成为一种现象,当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当社会主流价值给予他们更多肯定,“好人现象”自然引发“好人效应”,“做好事、献爱心、讲奉献”,逐渐从个人自发行为变成社会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在兴仁已从星星之火渐呈燎原之势。
作为一名充满爱心的志愿者陈珊,10多年来,她始终坚定“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善举理念,先后出资10余万元,帮助50余名未成年人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为30余名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购买生产生活用品、食品药品等。她还通过联系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公益组织等筹集资金20余万元和大批物资,帮助未成年人、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被称赞为未成年人的“知心姐姐”、孤寡老人的“贴心闺女”和残障人士的“爱心天使”。
好妻子姜明芬无怨无悔照顾丈夫
金贵钱虽是一名外乡来的理发师,但他却早已把兴仁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在兴仁开理发店的10多年里,他先后到各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敬老院和行动不便的市民家中,已累计免费理发15000余人次,在他的影响下,全市多家理发店开展了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免费理发的活动,成为兴仁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果说一位位充满爱心的志愿者,是一粒粒传播爱心的火种,在兴仁持续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则让星星火种呈燎原之势,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统计,在兴仁市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中,相继组建300余支志愿服务队,经常性地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性活动已经成为常态。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了广大市民群众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形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共注册志愿者8万余人,在全社会形成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
“兴仁人自古就仁义热情,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积淀深厚,兴仁好人扎堆,源于兴仁人精神品质的一脉相承,是兴仁人‘向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集中爆发!”这是人们的共识。
“兴仁好人”的聚集效应源自“仁者善行”的文化精髓
当众多好人诞生同一片沃土,当兴仁好人抱团发力感动社会,当无数常人眼中的“偶然”叠加在一起,好人现象背后自然有不得不探析的“必然”元素。
为让更多山里娃走出大山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张泽龙、文华菊夫妇用一生坚守在深山讲台,夫妻俩自己动手修路、拉水管、架电线、修建教学楼,努力改变山区孩子的教学环境,他们走村串户搞家访、做宣传、送爱心,先后出资9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200余人次,想方设法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有人问他们:“到底图啥?”
“生产队时,咱村里稀罕文化人,一个会计都要从外头请,现在,再也不能把娃娃这一代撂荒了!”夫妇俩有着这样的初衷。
2014年5月,张泽龙被确诊为鼻咽癌,但他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在夫妻俩的辛勤耕耘下,学校校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2023年,楮皮田村已有200余名孩子考上大学走出了大山,成为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兴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龚詹伦动情评价:“张泽龙夫妇身上体现的就是兴仁人千百年来传承的文化精髓。”
好儿媳马友琼荣获第八届贵州省道德模范
兴仁是一方英模辈出的沃土,自古以来,崇德尚善是兴仁自古到今的优秀传统,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的千古佳话。古人崇善尚德的优秀品质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并深深融入到百姓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自觉。
近年来,兴仁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特别注重精神滋养和传承文化基因,并综合运用教育、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早在2016年,兴仁市便开展家庭美德之星——最美家庭、贤妻、良母、好儿媳、好丈夫、好女婿、好娃娃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挖掘隐藏在老百姓当中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并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学习、关爱、争当“好人”的工作机制和浓厚氛围,形成了产生“好人”的肥沃土壤。
“人人都是兴仁形象、人人都是文明使者”,已成为50万兴仁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越来越多的兴仁人将“德善”两字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李鑫波 报道)
编辑:刘明霞
二审:潘飞
终审:唐修元
总监制:赵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