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兰花都街道花园社区的社区食堂开业以来,不仅满足了辖区内老年人和特殊群体的就餐需求,也让附近的年轻人和企业单位员工都能享受到温馨便捷的就餐服务,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社区食堂的建设是近年来贵阳贵安围绕“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一个缩影,读懂社区食堂火爆背后的民生期盼,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民生难题,让人民群众享受更便捷、更优质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社区食堂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社区食堂的本意是为了解决独居、孤寡、失独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所以也被称为“老年食堂”。但从实际效果看,社区食堂价格实惠、菜品丰富、方便快捷,食材卫生更有保障,不仅深受老年人青睐,也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解决了吃饭难题。今年8月,贵阳市商务局印发《2023 年贵阳市社区食堂建设实施方案》提到,将社区食堂纳入全市“15 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2023 年在全市试点建设社区食堂 20 个,并规定社区食堂建设的工作原则、认定标准、支持政策等。相关措施的及时出台,有利于引导社区食堂良性发展,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变成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值得注意的是,社区食堂不是“大锅饭”,只有尊重市场规律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2023 年贵阳市社区食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体自主建设、自主经营,实现市场化、社会化可持续运营,构建布局合理、食品安全、价格实惠、服务便利、管理规范、社会力量参与为主体的社区食堂服务体系。”把好事办好、把“食事”办“实”,社区食堂不仅建起来,还要走得远,就必须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要让社区居民得到方便实惠,也要让经营主体有利可图,在公益属性与市场经营之间找到平衡点。
浓浓烟火气,传递温馨邻里情。社区食堂还为邻里之间创造了一个新的社交场所,让平时“对门不相识”的人们也能互相成为“饭搭子”,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共享幸福“食”光,城市将倍添浓浓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