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APP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新闻中心>头条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

2023-12-14 09:31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毕节认真落实东西部协作政策,乘着穗毕协作的“东风”,越来越多的毕节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广州市民的餐桌。今年,毕节日报社与广州日报社携手合作,利用双方媒体平台资源,展示毕节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助农增收的成效,展现穗毕合作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丰硕成果。

本平台从今日起开设“山货出山  ‘借船’入湾”专栏,全方位、多角度讲述“大湾区市场+毕节产品”产业合作的故事,写好毕节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需文章。

敬请读者关注。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冬日时节,威宁自治县依旧阳光灿烂,牛棚镇水源村杨华苹果基地里,红红的糖心苹果挂满枝头,几十名工人在《奢香夫人》主题歌的歌声中,忙着采摘、装筐、搬运……一筐筐苹果被装上车,运往智能分拣仓库。

村民在威宁自治县杨华苹果种植基地里采摘“糖心苹果”(陈 曦 摄)

工人在贵州威宁产投生态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分拣苹果(陈 曦 摄)

冬日的暖阳,映红威宁苹果之后,随风拂过高高的乌蒙山,照着赫章县海雀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平山蛋鸡养殖场:成千上万枚鸡蛋乘着传送带,一路来到包装车间,在智能化生产线上分拣、打包、装箱。

这些苹果和鸡蛋,还没来得及在仓库和车间里“喘口气”,就被装上等候许久的大型货车,开始了自己的出山之旅。十几个小时后,它们将抵达1000多公里外的广州,进入商场、超市,成为当地消费者的口中美味。

赫章县平山镇中寨社区,工人将鸡蛋装箱(韩贤普 摄)

“越过绵绵的高山,越过无尽的沧海。如果期待依然在,总是春暖到花开……”毕节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踏着《奢香夫人》昂扬的节拍,走出大山,进入粤港澳大湾区。

这样的场景,在毕节各地每天都在发生。这是穗毕协作结出的累累硕果。

工作人员在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毕节盛园蛋业有限公司鸡蛋包装车间分拣鸡蛋(陈 曦 摄)

自广州市结对帮扶毕节市以来,结合毕节所需,衔接广州所长,充分利用毕节的资源优势和大湾区的市场优势,把毕节优质特色农产品出山作为东西部协作的重要工作,通过产业、物流、营销体系建设,谱写出了一曲穗毕协作的时代之歌。

产业做足“特”文章

冬天的赫章县平山国有林场,数万亩华山松郁郁葱葱,金黄的松针铺满林间的土地。

一大早,贵州凌之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奎就带领几十个村民来到林下天麻种植基地,扒开厚厚的松针,开始采收天麻。

村民在赫章县平山镇平山林场种植林下天麻(王 洋 摄)

2021年,徐奎带着天麻培育技术回到家乡平山,创办贵州凌之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种植天麻。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毕节工作组赫章小组的支持下,他利用协作资金827万元建设了自己的天麻菌棒加工厂。

“平山天麻品质好、效益高、规模大,一定要在‘特’字上下功夫,以龙头企业天麻打造天麻种植加工集群,培育一批优势农特产业,使其成为赫章县一张特色招牌。”番禺区挂职干部,赫章县委常委、副县长庄永康说。

群众在采收天麻(王 洋 摄)

在这个冬天,同样为天麻而忙碌的,还有大方县的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我们利用200万元协作资金升级设备,实现了智能化生产,每年节约成本10余万元。”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平正筹划着推广加工标准到更多的天麻种植合作社,带动天麻产业链加速成型。

第3届中国(贵州)天麻节暨第2届毕节天麻博览会(陈 曦 摄)

11月8日,第3届中国(贵州)天麻节暨第2届毕节天麻博览会在大方举办。同一天,中国·贵州天麻交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的成立,广州不仅投入2700万元协作资金,还积极帮助大方县协调各方资源,推动毕节天麻向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高端消费市场进军。

工作人员在直播介绍天麻(王 洋 摄)

天麻出山,只是毕节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的一个缩影。

为推动毕节农产品走向粤港澳大湾区,2021年来,广州和毕节坚持在“特”上做文章,围绕苹果、天麻、樱桃、核桃、蔬菜、茶叶、禽蛋、竹荪等特色优势产业,广州共投入东西部协作财政资金12.63亿元,支持681个项目建设。

毕节农产品之特,特在人无我有。赫章是中国樱桃之乡、织金是中国竹荪之乡,大方是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一张又一张的国家级名片,彰显着毕节的农产品独特的优势地位。这些优势,正是毕节农产品走出大山闯市场的底气所在。

冬荪(高 琦 摄)

毕节农产品之特,特在人有我优。有阳光城之称的威宁,是贵州日照时数最高的地区,日照足、温差大的气候,孕育出了威宁苹果、黄梨等优质水果和白菜、萝卜等高山冷凉蔬菜;其他县区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气候,特别适宜优质茶叶和食用菌的生长;超过60%的森林覆盖率,特别适宜发展林下经济……这些独特的优势齐聚,让毕节出产农产品量大质优,成为打开外部市场的关键。

农户在威宁农业产业园管护番茄苗(高 琦 摄)

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毕节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随着消费协作持续深化,毕节优质特色农产品“长在深山人未识”“待字深闺”的现象已成过往。2021年以来,广州市采购、帮助销售毕节市农副产品93.95亿元。

做足“特”文章,发展有保障。以特色产业为引领,越来越多的毕节“山货”,正在穗毕协作的东风里,以各种形式走俏大湾区。

物流跑出“加”速度

在杨华的眼里,基地苹果卖得好,不仅仅是因为品质,还得益于畅通的物流。

“苹果的销售,首先要解决山地种植的运输难题。”杨华苹果种植基地海拔从1700米到2100多米,仅靠人力无法扩大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多亏粤黔协作工作队广州工作组联系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帮我们搭建了一条1500米的山地运输机轨道。”杨华说,运输机可一次性运送700斤农具、物料、果实,启动后无需人员操作。以往靠人工至少1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运输任务,运输机12分钟即可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多年来,在东西部协作威宁小组的助力下,杨华苹果基地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品质逐年提升,杨华苹果在大湾区市场的口碑越来越好。

“自天麻销售往大湾区以来,公司就迈上了发展快车道。”徐奎与杨华一样依托畅通的物流,让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他说,搭上东西部协作的快车,今年要把天麻种植规模扩大到1万亩。

工人在加工天麻(王 洋 摄)

厨师在大方县永利酒店加工天麻菜品(陈 曦 摄)

徐奎和杨华,都是穗毕协作物流建设的众多受益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

产品闯市场,物流是关键。广州把物流作为推动毕节农产品出山的重要抓手,以物流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努力畅通物流全链条运行,加快推动穗毕协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走进威宁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只见大量运输车辆有序排队,工人们正忙着将新鲜蔬菜、水果分拣、打冷、包装、装车。24小时之内,这些蔬菜、水果就可抵达广州江南市场,走进市民家中时鲜度不减。

威宁的高山冷凉蔬菜的品质上佳,一直深受消费者青睐。但过去由于缺乏冷链物流,销量有限,优势资源无法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

菌类产品生产线(高 琦 摄)

这种情况在穗毕协作开始之后开始转变。

作为东西部协作项目,由威宁农投集团联合广州江楠农业集团、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共同投资25个亿元建设的威宁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集交易、加工、冷链物流、大数据等功能于一体,弥补了当地农产品在冷链、加工、分级包装等方面的短板,持续增强供给端市场竞争力,已逐步发展成为威宁农副产品集散中心,有效带动了当地仓储物流业发展。

“把物流园建在基地旁,减少中间环节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产业发展成本,让威宁的农特产品稳定供给广东市场。”威宁江楠现代农业物流园总经理李效军说,不断完善的物流体系,为毕节优质特色农产品热销全国乃至走向海外注入了强劲动力。

现代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实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今的毕节,依托10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物流业正迅速完善,过去制约毕节农产品走出去的物流短板,正逐渐转变为产业发展的优势。

营销注重“全”链条

时节虽至大雪,但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的古茶苗圃基地里,一棵棵幼茶苗仍在阳光下蓬勃生长,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涛忙着指挥工人对茶苗进行冬季管护,确保来年移栽时的茶苗供应。

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无人机照片 陈 曦 摄)

太极村是七星关区古茶树最为集中的区域,树龄上百年的古茶树就有上万株。早在清朝时期所产制的“太极茶”就是“贡茶”,众多的古茶树资源,让这里成为了“中国古茶树之乡”。长期以来,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始终没能为当地带来应有的效益。

为了让太极古茶走出深山,2015年,谢涛曾和几名返乡能人买下周围村庄古茶树的经营权,成立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准备重振太极古茶。然而,由于资金欠缺和技术不足,一直未能真正成功。

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古茶树(陈 曦 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21年。

这一年,广州市天河区结对帮扶七星关区,通过共建“七星太极古树茶产业园”为切入点,采取资金帮扶、技术帮持、人才帮培等措施,一体化推进古树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建设、营销体系建设。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048万元用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工设备更新、区域品牌打造等,并依托广州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茶叶学科和人才资源聚集优势,组织相关专家制定《太极红茶地理标志品质标准》《太极古树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并设立“七星太极古树茶树研究专家工作站”进行新品种选育、种苗繁育、加工等技术指导。同时,通过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为七星关区举办制茶师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制茶人才。

工人在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茶叶加工车间筛选茶青(陈 曦 摄)

工人在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茶叶加工车间查看烘干机里的茶叶(陈 曦 摄)

如今,在穗毕两地的共同努力下,太极古茶已形成四大系列近30款产品,年产量2万多公斤,销售范围遍布20余个省市,辐射带动2万多名农民持续增收。

为了推动毕节农产品出山,广州市在穗毕协作中,一致致力于帮扶毕节完善营销体系建设。

游客在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选购茶叶(陈 曦 摄)

今年以来,广州市通过支持毕节举办第三届电商直播大赛、协助开展第七届毕节试验区·乌蒙山农特产品交易会,组织当地茶叶企业参加了广博会、茶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展销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毕节农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同时,利用“832平台”、广州帮扶馆等宣传毕节农特产品;支持毕节农特产品“两品一标”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助力毕节农特产品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有效衔接,全力推动“黔货出山、毕货入湾”。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帮助毕节获10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采购、帮助销售毕节农副产品30.15亿元。

威宁农业产业园大棚(无人机照片 高 琦 摄)

营销体系的完善,需要一系列的配套。

广州市在帮扶毕节完善营销体系的同时,还通过深化产业协作、园区共建等措施,围绕搭建良种体系、标准体系、人才体系、品牌体系等,积极帮助毕节完善产业体系建设。

2021年以来,穗毕协作新增引导落地毕节投产企业245家(含增资扩产),实际到位投资93.18亿元。两地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在毕节各县(市、区)共建8个产业园区,其中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入驻园区企业102家(含增资扩产),入园企业实际到位投资额39.44亿元。

威宁江楠现代产业园(无人机照片 韩 雷 摄)

在穗毕协作中,广州市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合力,建设高标准生产体系、全过程供给体系、全方位营销体系、高质量市场体系,打造消费帮扶产供销闭环系统,构建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效消费帮扶机制,为毕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穗毕协作,山海共赢。毕节的优质特色农产品,通过完善的体系走出深山,经广州而进入大湾区乃至国际市场。毕节与广州正在不断加深的友谊中,共同谱写粤黔协作新篇章,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的典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