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兴仁市文明委关于兴仁市第一届“薏乡好人”选树宣传活动通知》要求,经各级各部门推荐和个人自荐,兴仁市第一届“薏乡好人”选树宣传活动组委会认真审核、组织评委集中评审,并征求公安、法院、政法、教育等相关单位(部门)意见,共有29人、1集体拟当选兴仁市第一届“薏乡好人”,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4年1月4日至2024年1月10日
联系电话:0859-6212071
一起来认识兴仁市第一届“薏乡好人”吧!
助人为乐
姚朝波:热心帮助30余名轮友获新生的“轮椅哥”
姚朝波,男,汉族,1971年生,兴仁市陆官街道办事处在水一方社区居民。
2006年,姚朝波在一次意外中受伤,致使腰部以下瘫痪而终生坐上了轮椅,面对妻子的离去、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债台高筑的困境,他没有退缩,自谋生计把三个孩子培养为人人羡慕的好孩子,并凭借自己过硬的心理辅导能力和日常刻苦训练出来的生活自理技能、技巧,走上了帮助其他残疾人的公益之路。至今,已有30余名下肢高位截瘫的患者在他的帮助下,不仅实现了基本生活自理,还成功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进一步壮大帮扶力量,姚朝波牵头组建了残疾人爱心帮扶小组,希望通过团队的力量帮助更多残疾人,他因此被许多残疾朋友称赞为“爱心轮椅哥”。
王天超:患癌老人10余载义务传播优秀文化
王天超,男,汉族,1951年11月生,中共党员,兴仁市档案局退休干部(兴仁市巴铃镇东街社区居民)。
王天超于2010年退休后却退而不休,10多年来,他以自己对中国画、书法、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义务开展诗词、国画、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不仅为兴仁市巴铃镇收获贵州省诗词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倾注了余热,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此外,他还热衷于老年事业,在他的极力推动下,巴铃镇率先在兴仁市成立了第一所社区老年学校,为丰富老年朋友幸福生活倾注了满腔热情。2017年,王天超被确诊为肝癌,但他仍没停下脚步,继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甘霖润泽、熏陶乡邻。
曾孔娅:用爱心为“女儿”营造家的港湾
曾孔娅,女,汉族,1968年11月生,兴仁市税务局四级高级主办。
2019年6月,曾孔娅到新龙场镇虎场村开展扶贫工作,认识了村里的一名年仅10岁的“孤儿”小女孩。了解情况后,曾孔娅的内心被深深刺痛,从那时起,她就对这名小女孩进行特别的关心和照顾,后经过和家人商量,2020年6月,曾孔娅把小女孩接到兴仁市区的家中进行照顾,供她上学。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曾孔娅一家把小女孩视如己出,爱她、疼她、护她。在一家人的关心呵护下,小女孩很快融入了新家庭,成为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袁鸿:用爱铺筑孩子成长路
袁鸿,女,汉族,1976年8月生,兴仁市第二中学教师。
袁鸿从1999年踏上三尺讲台的那天开始,她不仅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使命任务,还尽心竭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24年来,她不仅慷慨解囊,无数次为班里困难学生购衣服、买文具、陪看病,还无数次与孩子们交心谈心,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周末、假日把不能回家的特殊孩子接到家中一起生活,为孩子们改善生活、辅导学习。在她的爱心帮助下,许多特殊孩子成功考入大学,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并在她的影响下用不同的方式回报社会。
张曦心:90后“爱心天使”的公益情
张曦心,女,汉族,1991年9月生,兴仁市下山镇下山中学教师。
张曦心从上初中开始,便一直照顾同村瘫痪老人张真明,为老人洗衣做饭、端茶送水,参加工作后,她经常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老人购买衣物和生活用品,让老人倍感温暖。对于其他孤寡老人,她同样鼎力相助,经常抽时间陪老人们拉家常、做家务,让他们安享晚年。对于残疾孩子、孤儿等特殊人群,她送教上门,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工作之余,她还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爱心去温暖别人,她因此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爱心天使”。
刘观品:爱满乡邻的企业家
刘观品,男,汉族,1973年9月生,民盟盟员,贵州兴仁苗西南饮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名企业家,刘观品始终不忘初心奉献社会,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积极投身“千企帮千村”帮扶行动中,在矿泉水生产基地和各供水站为建档立卡户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为疫情防控一线,中考、高考学子,省内外各类展会,黔西南地区大型活动,灾区等捐赠矿泉水3万余箱(桶),为困难家庭、灾区、高考学子、残疾人等分红、捐款100余万元,为建档立卡帮扶户社会各界捐赠饮水机720台,用行动履行了一位民营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宁波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跨越千里奉献火热青春
从2013年开始,宁波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便与兴仁结下了不解之缘。10年来,研支团共选派79名品学兼优、具备硕士研究生资格、具有奉献精神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前往兴仁开展支教帮扶工作,支教服务点从刚开始的1个增加到目前的4个,人员从第一届的3名队员发展到目前保持每年15名队员,他们在开展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开展了榜样课堂、阳光课堂、助力课堂、线上教学等特色教育课堂,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暖冬计划、铸魂奖助学金等助学活动,累计为特殊学生发放8万余元的爱心捐款和6万余元的爱心物资,把火热青春播撒在薏乡大地。
诚实守信
陈祖鹏:“独臂”老师的“独特”承诺
陈祖鹏,男,汉族,1995年10月生,兴仁市凤凰中学教师。
陈祖鹏出生在云南省罗平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4岁时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了左前臂,2018年8月,大学毕业的他如愿成为兴仁市凤凰中学的一名教师。陈祖鹏所带班级的学生有一半多是留守学生,为弥补学生离开父母后的亲情关怀。从2019年9月开始,他向自己所带两个班级的学生做出了“每周末轮流请学生到自己宿舍打卡一顿‘团圆饭’的承诺”。他把学生按自由组合方式编成12个就餐小组,每周末轮流到他的宿舍打卡一顿“团圆饭”。在“团圆饭”的饭桌上,师生们彼此放下了课堂上的严肃,敞开心扉进行交流,让一顿顿“团圆饭”变成了“亲情餐”“减压餐”“感恩餐”“精神餐”……陈祖鹏用无微不至的方式去温暖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成为广大师生眼中的独臂“励志哥”“亲情哥”。
李文芳:恪守经营之道的药店店长
李文芳,女,苗族,1985年7月出生,兴仁市益康药店店长。
李文芳作为一名药店的经营者,她恪守经营之道,诚信经营,药店所售药品一律明码标价,不售卖假药、过期药,即便在疫情期间,她仍坚持原则,不仅不售卖高价药,还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到老百姓所需药品进行正价销售。此外,她还积极奉献爱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长期为过往人员免费提供板蓝根药汤,向学校、环卫工人、一线抗疫人员等捐赠价值5万余元的口罩、84消毒液、免洗消毒液、酒精等抗疫物资,不仅用实际行动恪守了诚信经商之道,还用感恩回报的方式书写了对战“疫”的责任担当。
曹甫忠:诚实守信好村民
曹甫忠,男,汉族,1955年10生,兴仁市马马崖镇田边村村民,
曹甫忠在村里经营小卖铺已有30余年,30多年来,他在为大家提供便利的同时,始终坚持“做人做事,当以诚信为先”的原则,将诚信经营理念贯穿到自己售卖的每一件商品上。在他家的小卖铺里,从没发现过期食品、劣质商品和高价商品,靠诚信经营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并利用自己小卖铺人员集中的优势,向村民宣传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道理,并示范教村民对烤烟进行分级扎把,并叮嘱村民不能以次充好,不能做不信誉之事等等,在他的示范引领下,村民们呈现出互信和谐的景象。
见义勇为
罗天友:兴仁快递小哥浙江乐清勇救落水女子
罗天友,男,汉族,1996年10月生,兴仁市巴铃镇木桥村村民(现为浙江省乐清市申通快递员)。
2023年3月26日,在浙江省乐清市申通快递上班的罗天友,在送快递途中经过乐清市北白象硐桥村黄山桥时,忽然听到“救命,有人掉水里了……”的呼救声后,他立即停好车,迅速向事发地跑去。当他看到河中央漂着一名女子,情况危急,他立即脱去外套,蹬掉鞋子,跳入河水中。水很快没过他的脖子,越靠近女子的位置,河水越深,罗天友贴身的衣服穿得较厚,吸水后成了很重的负担,他游得很费劲,等游到女子身边时,罗天友发现女子已昏迷,便用胳膊夹住女子,保持女子头部露出水面,然后一点点地往回游,最终将落水女子成功救起后,罗天友便默默离开继续派送快件,后在媒体的报道下,贵州兴仁小伙罗天友在浙江救人的故事火遍全国。
蔡和红:两次救人谱写英勇壮歌
蔡和红,男,汉族,1986年6月生,中共党员,兴仁市公安局巴铃派出所辅警。
2021年10月18日15时许,兴仁市巴铃镇打鱼凼水库有人欲跳水轻生,蔡和红和同事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发现当事人站在浅水区,精神恍惚、情绪异常激动,随时有危险发生,经现场劝说无果后,蔡和红和同事不顾危险,果断跳入水库中将轻生男子迅速救下。2023年8月26日,在大硝洞天坑群响水洞垂钓的两名七旬老人被困险境,蔡和红和同事火速赶到现场救援,为了尽快将两名老人营救至安全地带,蔡和红与民警张坤果断脱下警服,穿上救生衣,冒险下水入潭探路,经三个来回涉险奋游,成功将被困险境的两名老人救援至安全地带。
邓明康:临危不惧的救火勇士
邓明康,男,汉族,1986年7月生,兴仁市第七中学教师。
2018年8月的一天,正在兴仁市大山镇河坝村龙井组走亲戚的邓明康忽然听到“不好了,有人家的房子着火了”的呼喊声后,他飞快赶到火灾现场,看到一栋砖木结构的房子正冒着滚滚浓烟,他迅速接上水管水,不顾个人安危向房屋喷水,但由于火势凶猛无法浇灭,而房子前方就是高压线及变压器,为防止火势蔓延引发更大灾害,邓明康果断组织大伙以最快的速度将房屋拉倒,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最终将一场危险之极的火灾扑灭。据了解,邓明康还参与过其他多起火灾救援,是大家公认的救火勇士。
肖涛:果断消除火灾险情的消防卫士
肖涛,男,汉族,1992年生,兴仁市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
2023年10月4日上午9时许,兴仁市东湖街道办事处东湖一号小区旁一家餐馆发生火灾,当时已休假的肖涛正在火灾事故不远处的另一家餐馆就餐,忽然听到“着火了、着火了”的呼喊声后,他飞快向着火的餐馆跑去,到达现场得知是餐馆厨房在炼油时,油锅起火引发的火灾,肖涛立即断掉电源总闸后,用餐馆内的灭火器将大火扑灭,避免了一场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敬业奉献
邹诗咏:三尺讲台守育人丹心
邹诗咏,女,满族,1977年2月生,兴仁市实验中学教师。
从教23年来,邹诗咏每天早出晚归,为不耽误学生学习,她曾不顾自己手术下地才17个小时就坚持走上讲台;她关爱学生,曾在11个小时为两位家庭困难的学生筹集善款4450元;为让学生有合适衣服参加中考体育测试,她曾在临考前跑遍了市区体育用品店、商店,为学生购买合适的衣服;为班上特殊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疏导、耐心做心理调适、购买团建物品组织减压活动,给学生和各科任老师定制纪念印章,对年轻教师,坚持青蓝工程传帮带……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却是她爱生如子、恪守教育初心的本色,学生都亲切地称她为“邹妈”。
熊庭波:从为民“发声”到为民“干事”的驻村干部
熊庭波,男,汉族,1988年11月生,兴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现任巴铃镇大普村驻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
2021年,熊庭波主动请缨,成为兴仁市乡村振兴驻村队伍中的一员,3年来,他扎根基层,沉在一线,全身心投入,和工作队、村“两委”一起访群众、理思路、强党建、抓产业、稳就业,并探索出“一引四带”的工作路径,创办了特色食品加工坊,对134户群众厨房、厕所、庭院以及公共区域道路等进行了升级改造,以“村民说事”“积分兑换”等方式推进乡村治理……从当记者的为民“发声”到驻村干部的为民“干事”,熊庭波始终尽心尽力把群众一件件、一桩桩“心上事”办好、办实。今年5月,本可轮换的他再次向组织提出申请,继续留任,接续奋战乡村振兴。
董国琼:20余载扎根基层化解纠纷千余件
董国琼,女,汉族,1977年7月生,兴仁市司法局屯脚司法所负责人。
20多年来,董国琼扎根基层,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作为工作目标,以“公理、情理、法理”为准则,常年走村串户,靠着一张“婆婆嘴”巧解基层纠纷,用一颗“妈妈心”打开群众心扉。共接待来信来访和咨询 1万余人次,调解各类纠纷1200余件,涉案金额达1300余万元。针对社区矫正对象这一特殊群体,董国琼定时走访、真情帮教,未发生脱管漏管现象。她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有效提升了辖区内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在她的努力下,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社区)、难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她因此成为群众信赖的矛盾纠纷的“解铃人”。
王顺发:无悔青春坚守乡村讲台
王顺发,男,汉族,1986年5月生,兴仁市新龙场镇龙场小学教师。
2010年走上讲台的王顺发,先后在条件艰苦的新龙场镇中寨小学、坡寨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每学期600余节的教学任务让他的声音变得嘶哑,为学生挑水做菜做饭,上山砍柴为学生取暖,与学生一起做游戏、谈理想,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在他兢兢业业的教育教学下,已让20余名山里娃考上大学,所在教学点没发生一个学生辍学现象,是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好老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23年,王顺发被调到新龙场镇龙场小学任教,他将在这里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无悔青春!
章涛:创新实干的90后村支书
章涛,男,1992年5月生,中共党员,兴仁市新龙场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
2016年7月,为照顾出车祸不能生活自理的父亲,大学毕业的章涛放弃在外高薪工作,回乡在新龙场镇政府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由于工作突出,2020年,28岁的章涛当选大屯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兴仁市最年轻的村支书。为带领家乡父老在小康大道上阔步前行,章涛与群众共商共议,在大屯村打造出了ID668坝区、大屯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15亩食用菌种植大棚等富民增收产业,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8331”乡村治理网格体系,创新开辟了“数‘智’乡村·四和大屯”乡村智慧管理平台,在紫霞山组打造了布依族特色村寨,并依托文明实践站,招募42名本土大学生,常态化开展“青春予你·童心予我”志愿服务活动。章涛因此被大家公认为有实干、有想法的90后村支书。
罗玉豪:赤胆护平安的消防卫士
罗玉豪,男,汉族,1998年5月生,兴仁市消防大队灭火救援三班班长。
2019年,罗玉豪成为一名消防队员,入队3年多来,他刻苦训练救援本领,多次在省、州比赛中收获大奖,为每一次的成功救援练就了过硬本领,他先后参与各类救援任务200余起,成功救出被困人员40余人,抢救出的财产价值达800万余元,并经常自掏腰包为被救人员购买米面、衣被等生活物资,鼓励被救人员重树信心,更好地投入新生活,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赤胆护平安”的消防卫士之歌。
林春军:退伍老兵换装续写鱼水情
林春军,男,汉族,1991年7月生,中共党员,兴仁市巴铃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
2014年,林春军从部队退役后,一直在巴铃镇工作,他当过武装部干事、消防队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林春军都保持“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换装不换心”工作态势,使巴铃镇的征兵工作连续多年名列全市第一。此外,他还常年走村串户,为全镇700余名退役老兵义务照相,并及时为他们办理优待证,切实帮助有困难的退伍老兵解决实际问题,他的工作得到了退伍老兵们的一致认可,是全镇退伍老兵最信赖的“娘家人”。
孝老爱亲
李华琼:陪读妈妈的风雨10年“上学路”
李华琼,女,1984年10月生,兴仁市真武山街道办事处真武山社区居民。
为让患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症(瓷娃娃病)的儿子能在校园学习文化知识,10年来,李华琼每天早上6时起床,给儿子穿好衣服,帮助洗漱。吃完早饭,小心翼翼背儿子下楼,送儿子到学校,课间带孩子上卫生间……只要孩子上学,她就会在学校守上一整天。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李华琼始终陪伴着孩子身边,母子俩的励志故事温暖着校园、感动着社会,各学校也爱心接力,儿子就读的初中学校、高中学校专门为他们母子提供单独宿舍,让母子俩吃住在校园。母爱创造奇迹,2023年中考,儿子以613分的优异成绩考入省级示范性高中,李华琼成为众人称颂的“最美陪读妈妈”。
丁琪 古丽:农民夫妻养育侄子侄女成人成才
丁琪,男,1971年12月生,兴仁市潘家庄镇潘家庄村村民;古丽,女,1973年6月生,兴仁市潘家庄镇潘家庄村村民。二人系夫妻关系。
2009年,丁琪的弟媳与弟弟离婚后,至今杳无音信。2013年3月,弟弟突发疾病去世,留下三个无依无靠的侄子侄女,作为伯父伯母的夫妻俩毫不犹豫收留了他们,并视如己出。为了一家八口人的生计和让孩子们上好学,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到煤矿干最累最脏的活,并开导孩子们要好好读书、好好生活。在夫妻俩不离不弃的照顾下,三个侄子侄女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全部考上大学。如今,大侄女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成为兴仁市中医院的一名妇产科医生,二侄女和小侄儿均在上大学,是他们的大爱义举成就了三个孩子的美好未来,他们的行为感动、感染了众多乡邻,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刘荣艳:收养女孩照顾3位“亲人”孝感乡邻
刘荣艳,女,汉族,2004年6月生,兴仁市城南街道办事处鹧鸪园村村民。
2004年7月,刚出生不久的刘荣艳被刘富德、沈廷英老人抱养为孙女,成为先天智力障碍且无生活自理能力父亲的唯一女儿。爷爷奶奶为抚养刘荣艳,不仅省吃俭用,还对她百般宠爱,让她感受到了世上最暖的真情。2020年7月,爷爷奶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双双遭受重伤,从那时起,刘荣艳便用幼小的双肩承担起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爷爷奶奶和养父,为爷爷奶奶擦洗身上、帮助大小便、拿药喂饭,帮养父做饭、洗衣洗头……在爷爷奶奶去世后,她又谢绝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继续不离不弃照顾着养父,用爱和责任演绎了一曲曲跨越血缘关系的大孝之歌!
姜明芬:17载坚守病重丈夫创造旷世奇迹
姜明芬,女,汉族,1975年11月生,兴仁市鲁础营回族乡清水河村村民。
2006年,姜明芬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中受伤,导致脑部严重受损,且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以及全身十多处骨折,整日卧床昏迷不醒,医生多次劝导她放弃救治,可两岁时便父母双亡的姜明芬,不想让自己的五个孩子失去父亲,她不听医生告诫,坚持在医院医治了一年多后,才把依旧昏迷不醒的丈夫带回家照顾。为丈夫熬粥喂药、洗头擦脸、理发剃须……姜明芬时常累得满头大汗,但她却无怨无悔,一年四季,丈夫每天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除了照顾丈夫,姜明芬每天还得下地干农活和照顾五个孩子,没有一天松懈,丈夫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于受伤后的第四年逐步恢复了意识。2023年8月,姜明芳被诊断为肝癌,但她依然乐观面对,积极配合医院治疗。2023年12月,姜明芬用17年精心呵护的丈夫终究还是离开了人世,但她却创造了医生当初论断丈夫“活不过一年”旷世奇迹。
刘怡君:外来媳妇为家撑起一片天
刘怡君,女,汉族,1979年11月生,兴仁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民主社区居民。
2003年,刘怡君为了爱情,从江苏省连云港市远嫁贵州兴仁,成为一名外来媳妇。2006年,婆婆被诊断为结肠癌,从那以后,陪婆婆就医,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便成了她的日常。2010年,丈夫的大姐不幸因病去世,为不让婆婆因过度伤心加重病情,她每天想着法子逗婆婆开心、变着花样为婆婆做好吃的。2011年,丈夫在一次意外不幸离世,面对这么多的家庭变故和生活压力,她断然拒绝了远方亲人的召唤,一心一意照顾着绝症缠身的婆婆和腿脚不便的公公,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她开过包子铺、到餐馆做过零工、当过月嫂,现又承揽市教育局食堂工作,用勤劳、责任和孝心为公婆和孩子撑起了一片天。
艾德敏:17年不离不弃照顾丈夫树榜样
艾德敏,女,布依族,1981年8月生,兴仁市城北街道办事处锁寨村村民。
2007年,艾德敏丈夫突发疾病,失去了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从那时候起,艾德敏一边带着丈夫四处求医,一边照顾两个年幼孩子和年迈公婆,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上学后,再到市区四处找活做。17年的时间,就在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照顾丈夫、伺候公婆、挣钱养家中度过,但她从不叫苦、从不喊累、从不抱怨,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推着丈夫在村里的道路上散步,用爱和责任默默守护着一家老小,为邻里树立了标杆榜样。
杨美琴:忙碌奔波诠释“忠孝两全”
杨美琴,男,汉族,1992年8月生,兴仁市公安局百德派出所民警。
2022年,杨美琴的母亲被确诊为直肠腺癌,作为家里独子的杨美琴为了医治母亲,先后带着母亲到云南、四川等地进行治疗,让母亲病情有所稳定,但他为此背负了10多万元外债。由于母亲需定期化疗,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在兴义租了一间房,把远在威宁的父母接到兴义居住,并把母亲在医院的化疗时间调到周末进行。从此,他便开启了照顾母亲和努力工作的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模式。每到周末,他便从百德骑摩托车赶往兴义,陪母亲到医院进行治疗,并为父母备足所需的生活用品后,自己再赶回单位上班。直到现在,杨美琴依然在工作地、医院与“临时家”之间来回奔波,做到了照顾母亲和工作两不误,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忠孝两全”的佳话。
陈作方:爱亲无私传佳话的“大爱老陈”
陈作方,男,汉族,1967年12月生,兴仁市巴铃镇塘房小学教师。
2014年,陈作方三弟因病去世,当时侄女正上高三,侄儿正上初三,都是面临高考、中考的关键时刻,对于这个本来就因治病而负债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伯父的陈作方,主动承担起了两个孩子的上学问题,让弟媳安心外出务工挣钱还债,这让弟媳一家倍感温暖,在他的无私帮助下,侄女顺利考入大学。走上工作岗位的侄女,还向塘房小学捐赠了价值3000元的图书,当大家为侄女的高尚义举点赞时,侄女回答道:“感谢伯伯的培养,是他的无私大爱让我懂得了感恩回报!”36年教书育人、精心照顾年迈双亲、大爱无私抚育侄儿侄女,陈作方成为大家赞不绝口的“大爱老陈”。
来源:兴仁市第一届“薏乡好人”选树宣传活动组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