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鲤鱼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2780元上升到16200元。作为人大代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看到全村户户过上小康生活、人人走上富裕路我非常高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田锦华告诉记者。
鲤鱼村是一个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的聚居村,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省生态村”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可就在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村民大多通过传统的男耕女织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我们村坚持党建引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和10年前相比,村民们的收入至少翻了5倍。”田锦华说。
如何走上富裕路?近年来,在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已成为农民就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桑蚕产业、乡村旅游业、打造薏仁米、香米等特色品牌。”这是田锦华反复调研后得出的发展思路。
据介绍,鲤鱼村一直以来都有种桑养蚕的传统,但大多各家各户、各自为伍,产量不高。在田锦华的带动和组织下,蚕桑产业从一家一户简单的庭院式养殖,发展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产业链,现今,鲤鱼村建设蚕桑种植基地300亩,建成蚕房200平方米,养殖桑蚕180余张,年产鲜茧16000余斤,年实现产值240余万元,大大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我们鲤鱼村发展走的是党建引领‘五变’路子,就是让农民变工人、变商人、变股民、变艺人、变市民。”田锦华说,如今,桑蚕产业只是鲤鱼村众多致富产业中的一个,现在山泉水厂、龙虾、鲤鱼养殖和枇杷种植等产业规模正不断壮大,村民的收入越来越稳定。
谈及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田锦华表示,建议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水利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在两年以内做一次评选,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中,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