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APP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新闻中心>头条

【生态视频】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贵州开展核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2024-04-15 21:53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国核安全观10周年,也是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40周年。4月15日,由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主办,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承办、贵州四家通信公司和省电网公司协办的核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贵阳市举行。

 

  为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切实做好贵州省核与辐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此次活动通过全方位普及核辐射科普知识,教育引导广大公众争当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宣传者,自觉践行者和有力推动者。

 

IMG_2607.JPG

宣传活动现场。

 

  “2023年以来全省未发生一起核与辐射安全事故,核与辐射安全态势总体平稳,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电磁水平低于国家控制限值。”活动现场,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察专员(副厅长级)谢培午介绍,我省核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工业、农业、地质勘探、交通、水利、科研和教学等领域,电磁辐射主要涉及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行业。

 

  双碳背景下,贵州以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不断扩大,已实现220千伏电网县域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我省风、光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27%,创历史新高。

 

  此外,核药行业即将进入高速增长期,核医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领域广泛应用,是精准医疗的重要基石。

 

IMG_2609.JPG

谢培午致辞。

 

  “新能源与核技术应用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与‘核’息息相关,正确认识并科学利用,辐射必将造福人类。”谢培午说。

 

  截至目前,全省核技术利用单位3868家,放射源1017枚,在用乙级、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分别为20个和11个,射线装置8361台;移动通信基站35.4万个,输变电工程项目1207个,广播电视发射塔90个,雷达31个。

 

  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以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为主要宣传平台,向公众推送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宣传展板和宣传视频等电子资料。

 

  线下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屏幕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充分展现核技术与电磁设施应用为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以及我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取得的成效。

 

IMG_2608.JPG

市民参加互动游戏。

 

  现场设置3种形式的互动小游戏,吸引了广场上的群众前来参与,通过互动游戏领取精美礼品。在猜灯谜游戏区,大家通过有趣的灯谜了解到核与辐射科普知识。

 

  在辐射知识科普展区,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上展示着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科普知识,工作人员就群众关心的医学诊断治疗中的核技术应用、手机和基站电磁辐射等热点问题进行耐心解答。

 

  “以前觉得核辐射很危险,今天参加这个活动后才知道,原来我们身边绝大多数辐射并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市民张阿姨告诉记者,她还要到手机电磁辐射体验区,测一测自己手机的辐射。

 

IMG_2610.JPG

市民认真阅读核与辐射安全科普知识。

 

  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综合处处长李增强表示,近年来,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坚决扛起核与辐射安全的政治责任,落实核安全协调机制,不断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和服务水平,推进全省核技术、核医药等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筑牢美丽贵州建设核安全底线。

 

 

 【 延伸阅读:什么是辐射?】

 

  对于公众来说,一说到辐射,第一反应大概想到的是原子弹、核电站、医院拍X光片、手机辐射等。

 

  其实,辐射就是物质发射出来的波或粒子,是一种能量存在的形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

 

  按其产生的效应不同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在生活中,对健康影响较大的是电离辐射,主要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其中医学的CT、DR机、介入和加速器等在诊断和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

 

  而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的是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炉、电吹风、手机、WIFI、通信基站、雷达产生的辐射等。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