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农村自治能力,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盘活农村各种资源要素,兴仁市城北街道以“三变四化”为切入点,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联结机制,采取“三变+N”模式,全面推动产业、文化、旅游、就业等工作蓬勃发展,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创新“三变+山地产业”模式。坚持把“三变”改革与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各个产业确定股权比例,引进企业推行“三变”模式,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定股比。通过采取“三变”+特色产业模式,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民三者之间利益联接机制,让老百姓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涉及枇杷、薏仁米、蔬菜、烤烟、中草药、树莓、精品水果等产业,如草喜堂公司兑现2021年土地流转及入股分红100余万元,400余户农户直接受益。
创新“三变+康养旅游”模式。依托马金河国家AAA级风景区和长寿康养园,通过引进草喜堂公司对其进行运营管理,有效实现“建管分开、产权分离”,推动旅游景区的市场化运作。景区闲置场地出租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5.6万元/年,带动就业30余人。通过景区运营,带动景区周边老百姓开办餐饮、售卖农特产品等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带动景区周边群众增收500余万元。
创新“三变+集体经济”模式。坚持把“三变”改革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现有中小型企业、商铺30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其中农民变股民有182户631人,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集体经济积累75.46万元。
创新“三变+转移就业”模式。坚持把“三变”改革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引导农民群众采取劳动力入股的方式,在家门口找到就业机会,如组织群众开展草编培训、护理培训、厨师培训、电工培训、电子商务等,常态化推送就业岗位,引导农户到辖区各中小型企业就业,解决了1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建档立卡户获得了“固定分红+务工工资”的“双重保障”,使企业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创新“三变+易地搬迁”模式。坚持把“三变”改革与易地扶贫搬迁结合起来,增加搬迁农户财产性收入,确保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实施易地搬迁安置39户151人,生态移民搬迁11户44人。已指导有流转意愿搬迁移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盘活搬迁农户的闲置土地。
创新“三变+红色文化”模式。坚持把“三变”改革与红色文化发展结合起来,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海河战斗遗址红色文化资源,由村级合作社负责管理,通过制作“红色海河”相关纪念品、提供会务服务等,2021年以来,村级合作社提供会务服务、纪念品收入2万余元,带动周边群众农产品销售、餐饮收入300余万元。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刘青 报道)
编辑:刘明霞 二审:潘飞 终审:王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