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浓厚情怀,蕴含着潜在的道德规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更渗透着一个民族的“基因密码”。近年来,兴仁市马马崖镇围绕增强文化“软实力”,注重“人”的需求 ,注重“技”的传承,注重“核”的更新,将民风民俗、民族文化、传统技艺等内容列入乡村振兴工作重点任务,激活民族文化“细胞”,推动和谐文明乡风建设,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图为马马崖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
注重“人”的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与人民需求相结合
强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满足群众精神追求,带动群众从只注重“富口袋”向重视“富脑袋”转变,依托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平台建设和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送“艺”入村、送“教”上门,乡村“舞台”和乡村“讲台”齐搭建,为群众提供最迫切的文化服务,切实将文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聚焦多元文化需求,争取上级资金、民间资本的投入,不断完善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建成11个休闲娱乐广场;注重民间艺人的发展体系建设,通过组建协会,吸纳一批布依文化传承人参与文化保护,协会成员主要承担重要节日展演活动和布依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反馈,积极申请专项活动经费支持文娱活动开展,借助非遗申报“东风”及每年的“三月三”、“六月六”等布依民俗文化节有针对性地举办民族文化展演活动,增强了布依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进一步打造北盘江畔靓丽的马马崖名片。
图为布依族村民织布
注重“技”的传承 坚持挖掘与保护相结合
通过启动“文化记忆”保护工程,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技艺,梳理出布依传统织布技艺、布依小打乐、布依山歌对唱、布依六面铜鼓、布依拦门酒、布依长号、布依蜡染、五色糯米饭、糍粑制作等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清单;推动建立民间文化继承者“人才库”,进一步加大民间艺人传承经费扶持力度,将大型文化服务活动纳入专项经费保障,认真落实民间艺人优待措施,鼓励支持民间艺人进行创作,深入挖掘民间“能工巧匠”,将建筑能手,木工“巧手”列为发展培育对象,集中培养一批专、精、尖、特的乡村“技艺工匠”;通过开展特色展演、作品展览、体验传习等活动,常态化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和传习展演;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将民族技艺融入学生课外和休闲教学,把民族歌曲演唱、竹竿舞等列为学生休闲娱乐选择项目,有效确保了非遗文化的“遗传”“遗产”意义不变,解决了非遗文化“遗忘”“遗失”之忧。
图为布依族村民制作年糕
图为马马崖镇活动现场
注重“核”的更新 坚持“创新”与“振兴”相结合
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才能够历久弥新。马马崖镇通过党建+民族文化的模式,在保留原有文化技艺“乡土味”的基础上,融入符合时代发展主题的思想精髓,支持和鼓励具有党建主题文化专场活动的开展;无论是悠扬的布依小打乐,还是融入爱国爱党元素的布依民族合唱,均以最质朴的艺术表演形式展现最真挚的民族情怀,涵盖了关照现实、呼应时代发展的广阔视觉,为民族文化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创作源泉;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注重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宣传,引导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综合考虑基层治理“堵点”“痛点”,突出“德治”与“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地为10个村(居)制定了村规民约,逐步破除滥办酒席、铺张浪费、迷信等不良的社会风气,为乡村振兴培育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吴明春 报道)
编辑:吴林洁 二审:潘 飞 终审:刘宽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