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APP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新闻中心>乡镇

兴仁市大山镇野场村:乡村旅游促振兴

2024-08-29 15:58 来源:兴仁市融媒体中心
日前,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名录公示,兴仁市大山镇野场村凭借其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位列其中。

日前,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名录公示,兴仁市大山镇野场村凭借其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位列其中。

图为野场村航拍

走进大山镇野场村,有着民族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修葺整齐,墙壁上的少数民族图像栩栩如生,独特的彝族风格人居环境,向人们尽展民族特色的山居图。

图为杜传喜接受采访

大山镇野场村村民杜传喜说:“我们大野场这个村寨有200余户、600人,纯彝族的村寨,从1992年到现在,为了传承我们的民俗,每年6月24日举行大型的火把节活动,实施乡村振兴以来,我们修了宽敞的马路,整个寨子比较清洁干净,从路到房屋居住、生活以及经济各个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为文艺演出现场

野场村是兴仁市风俗、语言、服饰保留得较为完整的彝族村寨,作为中国彝族传统特色村寨、全市乡村振兴示范试点,野场村先后荣获“彝族吉巴踏艺术之乡”“彝族文化之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为进一步发展野场村,该村不断探索,在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上下足了功夫。

图为杜传秀接受采访

大山镇野场村村民杜传秀说:“我15岁了就开始学,一个整套的衣服都会做了,我在大山镇街上开一个店,专门做这个服装来卖,火把节和其他节日里都有人来租,我想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这个服装。”

图为刘汉林接受采访

大山镇野场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林说:“现在我们野场村的基础建设已经得到了完善,为了更好地传承彝族文化,我们大量摸排了大山弦和月琴的演奏、彝族手工艺品技艺等方面的人才,建立了村级文化人才队伍台账,储备村级文化人才200余名,我们还邀请艺术团、大学教师到我们村开展培训,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向群众传授大山弦、月琴演奏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群众自觉参与文化继承和创新的主动性,提升民族文化造血功能,让我们野场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图为火把节篝火晚会

彝族火把节、大年节、祭山节是野场村最具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每逢节日,通过吃一顿彝家饭、住一次彝家房、穿一身彝家衣全方位展示彝族文化,打造大山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名片。同时,活动的举办还吸引了附近布依族、苗族同胞带着节目来交流,让民族文艺之花竞相绽放,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村民收入也有了显著提升,各民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更加和谐,演绎着一幅幅民族大团结的绚烂图画。

杜传喜说:“在每年举办的火把节活动,村民自发地做起生意来了,一天的收入,除了成本,能够赚到1000~2000元。通过活动的举办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希望每年火把节有更多游客来我们野场做客。”

近年来,大山镇通过不断探索,打造了野场彝族“火”文化、河坝村布依族“水”文化等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了相生相协的乡村农文旅发展格局。

图为余宝贵接受采访

大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余宝贵说:“截至目前,依托野场火把节、大年节等节日,野场村今年接待游客共4万余人,我们将以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契机,依托区位优势和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聚焦特色产业和精品旅游项目,进一步深度挖掘和精心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广泛收集和整理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技艺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且更加强大的动力,推动河坝、上务等村的经济发展,打造景色秀美、产业兴旺,集生产、生活、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大山。”

(兴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荣欢 张玉 报道)

编辑:吴林洁 刘明霞

责编:潘飞 陈合丽

编审:周星松

总监制:赵彪

相关新闻